與中學會考以及高考的比較
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24年5月10日)
因為香港學制改為334,而中學文憑試為會考的2年課程的伸延,而會考的公開資歷變成了文憑試,幾乎全部的學生昔日應參與會考的考生亦有應付文憑試,而文憑試包括兩年的會考課程以及一年的中六課程,昔日參與會考的各學校的考生近乎全部亦有應考文憑試,雖然文憑試和會考的考生的組成幾乎完全一樣,但文憑試的課程、評核和成績匯報的方法和會考不盡相同,同樣道理文憑試與高考亦如是,因此難以把文憑試考生成績與高考考生的成績作對比。話雖如此,從大學同一科目(如醫科)在兩個考試上取錄學生的水平在可一定程度上估算兩者的關係。
文憑試中考獲5科4級以上的人數和昔日會考考獲14分以上的人數一樣,即約17,000人。他們的最後一年學歷約等同昔日高級程度會考第一年高級補充程度(昔日學生就讀大約6至8個高補課目)的學歷,而最後一年的高級補充程度學歷則變成四年大學制的第一年學歷。對於絕大部份沒有資格升上中六的學生,文憑試的成績遠不等同高級補充程度的成績。因為在舊制下這批考生仍需重讀多次會考才可升上預科,但近1/4考獲DSE 5科2級到5科4級的考生,即等同昔日會考5-14分的考生,他們最後一年的學歷不及高級補充程度第一年的學歷,但仍等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文憑或副學士先修班的第一年課程,在新制下,文憑試考生可直接升讀副學士,而會考畢業生則需應考一年的副學士先修班。考獲5科2級(DSE 10分)以下的學生,即大約30%的學生和會考不足五分(五科合格)的學生一樣需就讀一年的毅進文憑才等同昔日會考五科合格的成績,他們的學歷既不等同一年的高考學歷,亦不等同副學士先修班的學歷,只和昔日會考不足五分考生的學歷相若。
文憑試語文科以外的科目的5**、5*、5、4、3、2分別與會考的A、B、C、D、E的人數相若,但文憑試各級的人數比會考略少,而1級與U級則和會考F-U級人數相若。而文憑試5**、5*、5、4和高考的A、C、D、E/F相若,而4、3、2可大致和副學士先修班的A、C、E/F級對比,但副學士先修班的分數和文憑試的對比需要有更多的數據,因為不同的副學士先修班派分比例不同。DSE的4級和昔日的會考C級相若,而考獲DSE 5科4級以上的考生和會考14分的考生相若,而DSE的4級是參與昔日高級程度會考的最低資格,所以亦等同高級補充程度的第一年課程的僅僅及格邊緣成績。要注意的是,即使考獲文憑試5科4級以上的學歷仍不等同高考2AL+2AS及格的學歷,必須要完成需要高考及格才可入讀的八間大學的第一年課程才等同高考的及格學歷。DSE最佳5科成績的績點普遍提升了5分,包括最佳成績的30分提升到35分,以及毅進計劃畢業相若分數由會考5分提升到10分(必須要有中英數),而考取0分的人數比會考急劇下降,如舊制會考5科F級亦視為新制接近10分,因語文科外有90%達2級,和會考的F級以上的考生比例相若。
與會考升中六分數的比較
编辑
約17000人考獲20分(平均全4)與會考15分即3C3D相若,即原校升中六的14-15分的最低資格相若,即DSE平均全4大約等同昔日應考高考的最低資格。
以此標準與英國學歷評審機構NARIC於2010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作對比,文憑試第3級等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不及格的F級成績。如果以NARIC作標準的話,在文憑試中考獲本地大學學位課程的最低取錄成績,以高考成績而言並不及格,但事實上考獲全部3級遠不足以升讀大學,而在2000年前、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很多學科也只收取高考D級以及E級為主的學生[22],例如在1996年港大物理系平均取錄成績為1D4E。因為考生以及學位相若,扣除其餘原因,如高考應考者只有會考及文憑試的一半,所以試卷比兩者略深,而入讀大學的難度與人數沒有大改變,而根據考評局的統計,考獲最佳5科16分以上的人數為3萬人,而13–15亦有1萬人,而5科3級即為15分,遠比高考應試人數約(28000人)更多,即5科3級學生的排名還比舊制升中六所需要求更低,而2科4級3科3級和舊制升中六的分數相若。
與升大學分數的比較
编辑
以12000人為參考,在DSE考獲22分(即2科5以及3科4)以上的人數約為11000人,而考獲19–21分為9431人。
在文憑試考獲22分或以上[23]才能有較大機會升讀香港資助學士學位課程。要注意的是文憑試考獲5級只是和會考的B級相若,而不是A級,即在較多優秀學生應考的科目中,大約20–30%人可考獲文憑試的5級和會考的B級,在較多優秀學生應考的科目中,大約有2–4%可考獲文憑試的5**級和會考的A級,除了語文科外,大約55–60%學生可考獲DSE 3級以上及會考D級以上;而DSE 2級以上和會考E級以上佔總考生的70–80%;DSE 1級和會考F級,以及U級和會考U級相若。而過去大約有7%日校考生考獲0分,即72000人中的5000–6000人,而考獲1–5分的人亦超過20%,即超過15000人,部份資質較低的學生即使非常努力甚至尋找補習資源,亦難以取得五科合格的成績,而文憑試只有最低的5%人取得U級,等同昔日U級的成績,即使昔日取得5科U級的學生亦等同DSE 0分的成績,而過去的E級,即大約70–80%的考生,現在則被2級取代,而DSE只有0.5%考生考獲0分,而5科取得1級以上的人達90%。由於考評局只有公佈考獲包括中、英文科5科2級的成績,所以DSE和會考的分數只可以和會考5科E以上的數據作出直接的對比。因為考評局沒有公佈大量語文科不及格的學生以及五科未達2級的最佳五科數據,只可估算DSE相等分數最高可達到的會考分數,但分科的對比可作直接的對照。
與GCEAL以及GCSE的對比
编辑
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只認可中學文憑試第3至5**級成績,根據香港考評局的建議,文憑試第3級僅等同英國高考E級成績,文憑試的第四級等於英國高考C級成績,而文憑試第五級等於英國高考A級成績。[24]
對比表(文憑試語文科以外的科目)
编辑
HKALE成績
英國大學的GCE A-Level成績對照表
香港考評局的GCE A-Level成績對照表
HKDSE成績
HKCEE成績
DSE成績
相等DSE分數
相等CE分數
與舊制對比(舊制有全部分數的數據,而新制只有5科2級以上的數據,所以實際上得該分數的考生更多)
2013年HKDSE物理科級數
2013年HKDSE物理科該級以上百份比參考
2010年HKCEE物理科級數
2010年HKCEE物理科該級以上百份比參考
A
A*
A
5**
A(01)
5科5**
35+
30+
約80人考獲35分(平均全7)以上,與會考30分(8-10A)人數相若,而高考5A則在20名左右
5**
2.4%
A
4.8%
B
A
B
5*
A(02)
5科5*以上
30/34
27
約1500人考獲30分(平均全6),與會考27分(即3A3B)以上人數相若
5*
9.6%
B
14.5%
C
A/B
C
5
B
5科5以上
25/29
22
約5000人考獲25分(平均全5),與會考22分即4B2C相若,約佔香港的大學生人數的一半
5
23.9%
C
32.7%
D
C/D
D
4
C
5科4以上
20/24
15
約17000人考獲20分(平均全4),與會考15分相若,即原校升中六的14分相若,而5及4的組合則是學士的收生標準
4
48.8%
D
57.2%
E
E
E
3
D
5科3以上
15/19
10
約34000人考獲15分(平均全3以上),與會考10分相若
3
73.0%
E
79.2%
F
NARIC報告指出第1級和第2級相等於香港中學會考UNCL的水平
F
2
E
5科2以上
10/14
5/6
約45000人考獲10分(平均全2以上),與會考5分即5E相若,即與高考自修生最低資格相約,以及專上學院如IVE以及副學士的收生要求相若
2
88.8%
F
90.8%
U
U
1
F
5科1以上
5/9
0
1
97.0%
U
U
U
不予評級
U
U
5科U
0
0
U
100%
U
10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2006年世界杯歌曲_冰岛世界杯排名 - guoyun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